|
划重点|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发布会答记者问要点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长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金融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 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 6677亿元。M2余额231.78万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与上月末持平。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宏观杠杆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9、1.3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从二季度的经济恢复和债务增长情况看,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平稳。 三是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平均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另外,本次全面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四是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 金融系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截至5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41.8%;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8.75%;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坚持发展普惠金融。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 五是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一季度末,影子银行类资管产品、非标债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规模分别比历史高峰下降五分之一、近四分之一、近五分之一。探索形成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模式,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机制,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构建房地产金融调控长效机制。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是17.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3万亿元,但是比2019年的同期是多3.12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的增速是11%,与上月末基本持平。总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 社融结构方面的分化对总量感受产生了一些影响: ●少增或多减方面,一是影子银行压降使表外融资减少较多。上半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了8436亿元,同比多减8699亿元。二是去年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大,今年恢复常态化增长,所以有个高基数对比。 ●多增方面,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有所增加。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135亿元;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是4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94亿元。 上半年贷款投放坚持了服务实体经济导向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2.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了0.9个百分点,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增长。今年的信贷投放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企事业单位贷款上半年新增8.37万亿元,同比少增4021亿元。从期限来看,短期贷款增加了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表明企业部门的流动性资金需求逐步恢复到常态。中长期贷款增加了6.62万亿元,同比多增1.77万亿元,显示金融机构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 从中长期贷款的投向结构看,金融对制造业、基础设施业,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固,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4.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了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46.3%,维持较高的增速。 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上半年,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新增2.49万亿元,同比多增9674亿元。 对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6月末,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9.1%,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 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水平 人民银行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同比增长29.2%。5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9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二是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显著。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 ●三是重点行业企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5月末,全国共建立包含38.3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金融机构已向18万家企业发放贷款7万亿元,带动就业将近3000万人。 ●减费让利方面,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出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12项降费措施,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160亿元。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服务。 坚持稳字当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是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去年应对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2020年5月之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着领先态势。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量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构上,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价格上,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保持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数字人民币试点稳妥进行 2019年,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4地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目前试点的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具备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坚持“稳妥、安全、可控”原则,以受邀白名单用户小额交易为主。 试点各方对数字人民币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试点地区用户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试点场景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从前一阶段试点看,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范围有序扩大,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应用模式持续创新,系统运行总体稳定。 努力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动员金融系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6月,牵头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对金融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出台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强化考核激励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截至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二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人民银行专门印发通知,继续发挥再贷款激励引导作用,明确以前发放的扶贫再贷款可按规定展期,同时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 ●三是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5月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推动已出台的措施落地落实,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地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强化对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做好风险防范,努力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客观看待PPI阶段性上行 近一段时间,我国PPI上涨幅度较快,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导致PPI负增长形成的低基数因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影响。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应当客观看待。 ●一方面,这是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高读数,对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的变化。 ●另一方面,历史上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的下探或者冲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总体看,我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PPI有望在今年4季度和明年趋于回落。 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坚持货币政策自主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2020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不搞大水漫灌,同时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去年2月-4月,由于疫情对国内经济冲击较为严重,货币政策应对力度是比较大的。去年5月以后,货币政策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金融相互影响,但由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存在着时间差,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货币政策有不同的操作,也是很正常的。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审慎规范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贷款增长平稳,与居民消费增长趋势基本一致。6月末,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长11.1%,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13.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审慎、规范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加强消费贷款用途管理,发挥好消费金融在支持居民消费升级和促进双循环中的积极作用。 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宣示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也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